位置:
首页 >> 项目合作
美声图书馆联合创始人杨柳、小燕: 用最美的声音,解读最美的文字,让孩子爱上“悦”读
时间:2019-12-11 浏览次数:12次



“美声图书馆”是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柳、副主任小燕(郑莺燕)发起的中国高端有声读物品牌项目,旨在“以声音作为载体,记录经典篇章”——用美的声音表达和诠释世界与中国的经典文章。

11月29日,“美声图书馆”荣获第五届中国领读者的“领读者·阅读项目奖”。名嘴,公益,朗读……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是三年半的努力,是分文不取的奉献,更是惠及全国1亿小学生的汉语之美。这样一个“图书馆”是如何诞生的?名嘴们在录制过程中都有哪些感人的故事?

近日,记者采访了“美声图书馆”创始人——主持人杨柳和小燕,听他们讲述“美声图书馆”背后的动人故事。


用心解读,用爱发声

杨柳是“美声图书馆”的创始人之一,观众更熟悉他的身份是曾经的央视《新闻联播》主持人。2015年夏天,杨柳进入中央电视台直属企业中央新影集团,成立杨柳工作室。同年9月,杨柳发起组建了中国主持人联盟微信群,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近6000人。2016年3月,经中华文化促进会批准,“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”正式成立,杨柳担任了主任。

和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,有声读物更侧重于听,对声音的要求极高。杨柳和小燕都深知好声音的重要性。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儿的杨柳,听着收音机长大,广播成为他发现美的窗口,美好的声音影响了他的人生,伴随他进入播音主持行业。小燕的家乡在福建,普通话标准的语文老师并不多,她觉得能用朗读课文的方式向孩子们传达语言之美,是一件特别好的事。两人一拍即合, 2016年5月22日“美声图书馆”推出首个项目——“百位知名主持人小学课文公益朗读”。


2016年9月1日,“美声图书馆”在喜马拉雅FM首发上线,供全球用户免费收听。这个公益项目集结了陈铎、雅坤、李修平、康辉、郭志坚、周涛、陈伟鸿、李梓萌、尼格买提等海内外百位知名主持人,旨在为全国一亿小学生送上一部免费的有声课文读本。“随着无数家长自发传播,很多人在后台留言,感叹汉语原来这么美。甚至有很多学龄前儿童也是美声图书馆的忠实听众,家长把课文朗读当成睡前故事放给他们听,”联合创始人小燕说,“声音的魅力跨越了识字的障碍,早早培养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,以及对美的认知。”

精品总是耐得住打磨,继“百位知名主持人小学课文公益朗读”后,今年9月13日“美声图书馆”正式上线第二个公益朗读项目:由20多位知名主持人、艺术家共同参与录制、由教育部指定的“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”经典范读。在小燕看来,“只有精品才会反复被用,只有经典才会反复被读。作为专业的主持人群体,我们要把最好的作品留给孩子。”

孩子的成长不能忽视美的教育

2018年3月16日,“美声图书馆”公益广告登陆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塔楼LED大屏幕, “我爱你,中国的汉字”,每天播出57次,100位参与公益项目的主持人形象全部出现。

“美声图书馆”有两版宣传片,其中一版是名嘴们共读小学一年级的一篇课文《柳树醒了》。小燕说,之所以选这篇课文,有着特殊的意义。“《柳树醒了》这一版宣传片的创意来自玉树,玉树地震的时候,很多孩子不能去上课了,9月1日开学时很多人还住在活动房里,新学校也设在活动房里。一个藏族的小姑娘拿着语文书大声地念‘柳树醒了……’她的妈妈在给她梳头。这是央视新闻中心的一位记者抓拍的,特别感人。我们做主持人公益朗读的初衷就是为了服务于老少边穷地区,这个宣传片也传达出了我们的初衷。”

“每个主持人都有一颗公益的心。无论是谁,他们都会反复尝试,用自己最好的状态录制,让自己的朗读方式和语气更受孩子喜爱。”杨柳说,“最初,‘美声图书馆’的创立是为了团结优秀主持人,运用主持人的好声音、标准的普通话,共同打造中国优质有声读物品牌。用最美的声音,解读最美的文字。”

与大多数创始人不同,杨柳和小燕在对每一个项目的选择和策划都很严谨,在他们看来做事情一定要规范化、体系化。杨柳向记者坦言,一年做很多的项目与策划,对我们来说是种浪费,让每一个项目落地生根,开花结果才是我们的目的。

在他看来,美声的教育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。“中国的汉语在世界上是很美的一种语言,不仅美在字音,还美在声调。每个字都有阴阳上去,这种阴阳上去结合字音,就形成了一种自然的韵律,这种韵律是没有音符的音乐。所以一篇好的文章,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出来,能够比较完美地去表达文章的内涵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,孩子们要有发现美的能力,去感受美,把美吸收到自己心中,让它生根发芽,让自己的生命、未来的梦想都融到一起,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好声音、什么是好的表达,对于孩子非常有帮助,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主持人做公益朗读的核心意义。”


联系信息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3号

Copyright © 2025-2025 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创新与传播工作委员会.

京ICP备2025133053号-1    备案图标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787号

友情链接: 中华文化促进会

扫一扫关注我们